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高血压为例,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较多,呈现出“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三低的现状,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药物治疗作为高血压治疗必不可缺的手段,如何平衡疗效及不良反应,使血压达标,已成为国内重要研究课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发起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精准血压管理”项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立项,在国家级伦理审核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通过了医学伦理审批(项目编号:BM0241901),已在全国近30个城市组织实施。
本次论坛延续以往论坛经验,安排专家讲座,将“基于药物基因组学技术的高血压个体化管理”作为创新讲题,同与会嘉宾进行分享讨论。
合影留念
中科院研究员、基因组学专家胡松年教授,从基础科研角度分享了题为“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用药指导”的讲座。为了推动测序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更好地融入临床,转化为能够造福大众的转化应用,近年来胡松年教授一直致力于慢病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随后,孙宁玲教授分享了题为“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精准血压管理”的讲座。结合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及创新研究经验,孙教授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如何借助药物基因组学技术来甄别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何通过改变传统依据不良反应调药的方式将精准医学的精髓深入到临床慢病防治中去。
“本项目在山东落地,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少试药换药对身体的伤害,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人体的损害,让患者享受精准治疗,不花冤枉钱。”参会代表山东俊迈刘远浩告诉记者。
两位专家分享过后,北大人民医院王鲁雁教授介绍了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开展全体讨论。各分中心单位间开展了积极热烈的交流。